1)第739章 宁死不屈_诸天从长津湖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时,美国记者又站起来提问:“蒋先生,据说德国大使陶德曼正在调解中日战争,请问,是否有此事?中日战争能否化干戈为玉帛?”

  蒋说:“你们的消息还真灵通,不瞒你们说,这件事正在洽谈之中,具体细节无可奉告。”

  提及陶德曼大使,不免让人怀疑蒋的淞沪战役、金陵保卫战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

  据在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且有十分了解蒋为人的李宗人,曾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蒋先生当初做出淞沪战役的决定的动机,第一,可能是意气用事,不惜和日本军阀一拼,以争一日之长短;第二,可能是他对国际局势判断的错误。

  在蒋先生看来,沪上是一个国际都市,欧美人士在此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在沪上和敌人用全力火拼一番,不但可以转变西方人一向轻华之心,且可能引起欧美国家居间调停,甚至武装干涉。谁知此点完全错误,蒋先生对国际局势出现严重判断,德国崛起,西方国家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中华身上。

  第三,便是由于蒋先生不知兵,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我们极不应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作孤注的一掷。

  蒋对进行金陵保卫战的真实意图,与淞沪战役实际上有着类似之处。

  他曾将唐生智叫到办公室,秘密的向唐生智透露,准备请陶德曼出面调停,同日本讲和,日本不一定真的打到金陵来,唐兄只要守一阵,一旦与日本人讲和,金陵就进保险箱了。

  其实和谈一事,蒋与日本人都有意向,只是目的不一样。

  12月5日,蒋在金陵秘密与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商议和谈之事。几乎是在同一天,日本加快中国战事的发展,麻痹蒋的斗志,由外务大臣广田宏毅向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示意,希望德国出面‘调停’中日战争。

  德自然乐意调停此事,电告陶德曼,要他向蒋传达日本提出七项和谈条件:

  1、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2在华北建立非军事区,委派亲日派分子作华北行政首长;3、沪上非军事区需要扩大,由国际警察管辖;4、停止反日;5、共同防共;6、降低日货进口关税;7、尊重外侨权利。

  针对这七点,蒋表示欢迎德国调停,但以恢复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为中日谈判的先决条件。

  蒋对第五条颇为满意,正中下怀,他甚至向陶德曼表示,可以接受这七条,尤其是第五条,关于如何防共,蒋想与日本方面作进一步磋商,搞出具体细节。

  12月初,日军主力逼近金陵,形成大包围。日本方面也得知蒋政府西迁庆重,中国军队暂时固守一阵便会西移云贵川,日本政府便改变主意,得寸进尺,向蒋追加4条,由陶德曼口述向蒋传达。

  而此时,蒋正召开记者招待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