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和州之战(二)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行军的时候,就接到了前线的斥候回报,说叛军的探马数量极多。突袭的想法立马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所谓突袭,必须达成突然性,不然傅津川这里数千骑兵奔袭过去,敌军的探马探知消息,叛军在城下严阵以待,三千骑兵疾行过去难道去冲阵吗?

  就算是三千具装甲骑也不敢这么干!

  于是一贯喜欢出奇兵的傅津川,选了稳扎稳打,各部交替行军,骑兵两翼护卫,把行军途中该做的事情都做的极为扎实。

  所以在一群叛军将领陪同这吴王登上楼船的时候,陆庆就显得多少有些尴尬,好像跟他说的不太一样啊

  吴王望着数里之外的官军大营,心里忧虑更重了。

  不过他还是准许了王炳和陆庆的求战。

  王炳为前部,陆庆负责指挥全军。

  这也是没办法的,虽然前后左右四将军各有其能,但边军出身的陆庆毫无疑问是更了解官军而且指挥作战也更有经验的一位。

  至于吴王自己,他从来不擅长兵事,更遑论亲自指挥大军作战了。

  有些人哪怕一辈子身在军旅,谙熟戎机,却怎也算不上真正的将军。

  便如吴王赵德玉,他见闻广博,也能参与军队的组织调度,平日里发号施令也有模有样。

  可是到了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他缺乏对战机的敏锐洞察,同时也无法在毫厘之间作出最为正确的决策。

  赵德玉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直接把战事的指挥权交给边将出身的原杭州司马陆庆。

  傅津川这边,也没有闲着。大军在扎营的时候,他与杜佑,檀珲,张杲,王左丘,谢安持、许应龙几人,登上了一处高地眺望叛军大营。

  “果然是北人便于鞍马,南人便于舟楫。背靠大江立营,有舟船之利,好一个进退自如啊。不过如此瞻前顾后,这吴逆倒是少了几分豪气...”

  傅津川的评论看似夸赞,但实际上充满了朝廷勋贵对于反叛宗室的轻蔑。落在众人耳朵里倒也寻常,除了谢安持,神色有些迥异,他听着有些像是讽刺南人

  不过南北之争由来已久,这到也是正常。

  而傅津川本意其实是想说这吴王赵德玉,都特娘的造反了还给自己留后路呢?扎营直接正在江边,看营垒应该是两三万人的营帐。就是说剩下的那些人还都在船上。

  光看这一点,傅津川就觉得对方成不了事。

  想赢怕输,思虑过重。

  都造反了,这时候不来个破釜沉舟还等什么呢?

  “我观叛军营垒,倒是有些手段,都督不可轻敌啊。”

  武功中卫指挥使杜佑劝谏道。

  “杜将军放心,都督曾经亲自前去润州观察敌情,还曾经...”

  “咳...”

  却原来是傅津川没说话,身为幕僚的王左丘想着替都督解释一下,结果差点把百骑劫营的事说出来。

  幸亏许应龙及时一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