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七章家门不堕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话直接让李昭德有些愣住了,做个元帅府属官,清贵是有了,但肯定是捞不到什么战功的。

  最多是参赞军机,不过好处是在太子面前

  但是想要做一路将帅,哪有位置给他啊?

  目前几路大军,武安侯傅津川统率一部已经渡江,武康侯程锦堂率军赶往荆楚之地,剩下的平北侯刚被任命为洪州都督。

  这是南方大军之中的三个侯爵,若是让他去,除非是担任元帅府属官,想独领一军的机会是没有了。

  让他取代其中之一,他也没那个资历和人望。

  平北侯和武康侯都是军中宿将,名望比起过世的岐阳武襄王李世忠是有不如。但比他一个刚袭爵的国公还是绰绰有余。

  傅津川虽然年轻,但战功赫赫,为将五载,已经是天下间有数的百战骁将了。

  不说之前在河西的白亭之战疏勒之战,单说到了淮南之后的和州一战,以一万五千军一战歼灭了吴逆的四万大军,五骑冲阵更是名震天下。

  红莲起事,席卷庐州、寿州十余城,裹挟了数万人。结果内?被傅津川在半月之内就给打的只剩数千余部流窜而走。

  庐州一战数千骑军奔袭六日,将数万红莲军打的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这三人他能顶替谁啊?最多只能做一路副将。

  这下李昭德才有些明白过来了。毕竟他也是刚刚袭爵,还没把自己带入国公的身份之中。

  也根本不知道这个国公的名位给对他的束缚。

  其实李昭德也是弓马娴熟,自幼熟读兵法,只是没有经过战事。

  李世忠一直在外为官,他这个国公府的嫡长子就不能动。身上只有个闲职,父丧的时候还辞去了。

  傅懋修这一番话也算是让李昭德醍醐灌顶了。

  “多谢叔父解惑。”

  “贤侄不必多礼。”

  “小侄这里不好安置,那我二弟?”

  “昭信可以直接去军中,大郎和三郎都在江淮,也能有个照应。”

  李昭德抱拳道:“多谢叔父。”

  傅懋修继续劝慰道:“你我两家是姻亲,也是几代世交,不必客气。你且耐心在家丁父忧,等到时机合适,我自会与陛下进言为你谋个军职。”

  李昭德再度起身拜谢,随后告退而去。

  傅懋修让堂外的四郎送他出了门,坐在堂中喝茶,却有些萧索之感。

  李昭德在一众勋贵子弟之中,不算出类拔萃,但算是中上之资。

  这些年李世忠多是在外领兵镇守,家中事务一应往来都是他这个长子在打理,为人稳重,人情世故也算的通透。

  可除此之外也是乏善可陈,领兵打仗的本事也是看不出来。

  李家在他手里倒是不会败落,但也仅仅就是能维持家门就不错了。

  反倒是其弟李昭信,跟随其父日久,倒是有些锐气,应该能混出些名堂来。

  “伯父,卫公回去了。”

  傅四郎在送李昭德回来之后,回到了堂中。

  傅懋修抬眼看了看侄子,然后问道:“这几天七郎和八郎在国子监怎么样?”

  “七郎一直课业都还不错,虽然天资有限,但先生都说他有君子之风,至于八郎这些日子也还不错,就是好像跟卫公家的小郎君有些摩擦。今日卫公上门,我还以为是上门问罪的...”

  傅懋修听了嗤笑了一声,“这小子就是欠收拾。也是我前几年不在家中,让你伯母给骄纵的。”

  四郎听了之后笑了笑,也不好说什么。

  傅懋修提起家中子弟还是非常满意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得意。

  长子淮川沉稳持重,智术超群,能保家门无虞。

  次子津川骁勇善战,年纪轻轻就名震天下,自己挣了个侯爵之位。

  几个从子,如二郎、四郎、六郎等也都有将门子弟该有锐气。

  至于庶子五郎和幼子八郎,日后能在兄长们的庇佑下安享富贵,不招惹是非就挺好。

  这英国公府在交到他手上,起码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回过神来,傅懋修又突然想起自家女婿的事了。

  “四郎,遣人去唤竹君和福柏过来一趟。”

  傅懋修突然想起,赵福柏虽然名位够了,但在禁军之中毫无根基,反倒是李昭德继承了卫国公的爵位,做一任三衙殿帅是足够了,且李家又是门生故旧遍及军中。

  但资历又不如程锦堂

  倒是个比赵福柏要合适的多。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