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四章时不待我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道该站谁的立场说话。

  而双方说的似乎都有道理。

  傅津川虽然带走了六万步骑,但益州周边尚有数万大军,想要夺取成都,要付出的代价肯定是极为惨重的。

  而且现在就大举进攻,总有些为青唐人火中取栗的意思。

  所以双方的分歧其实就在于时机,是在青唐人跟晋军开打以后动手,还是这边先行动手,给晋军足够的压力,逼迫他们早些跟青唐人动手。

  原本包括庞知古都是抱着等青唐跟晋军先打起来,最好双方僵持不下之际。红莲在出兵发力。

  但现在他既然在松州城下看到了晋青两军的对峙情况,不得不重新作出考虑。

  毕竟晋军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了,而青唐人尚在犹豫等待之间。

  在等些时日,青唐的粮食耗尽,无论是撤走,还是惨败,这两种情况对于红莲军来说都极为不利。

  至于惨胜?这不过是存在可能之中,但又不可能发生的事罢了。

  就更不用说大胜,乘势而下,直驱益州。

  所以庞知古极为笃定,现在,趁傅津川还没回师,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机会了。若能真的影响到松州的战局,让傅津川的大军尽数被青唐人全灭,即便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对于红莲来说,绝对是极为有利的结果。

  这样一来益州的军心和民心定然会大为震动,拿下成都,全据川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两边战局一定会相互影响,而青唐人又实在是不能让他放心。

  但庞知古和方虬,其实包括张侠在内,都对此非常疑虑。

  这时候一直没在这件事提过意见的方蛟最终是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庞知古这面。

  “大哥,老薛,这次我跟庞军师一起去的松州,说实话青唐人的大军看起来还挺雄壮的,但咱们之前指望他们能打赢傅津川,还是有些难的,你们就想啊,那青唐人能有多少粮食能跟晋军耗下去...”

  提到粮食,众人都沉默了。西海高原上的粮食产粮极低,因此谁都知道青唐人存粮是肯定不如晋国人雄厚的。

  这样一来,只要傅津川耗下去,那青唐人真的就是必输的局面。

  而只有之中情况,能让傅津川主动出击,那就是身后的益州告急。

  这时候庞知古道:“还有一事,需要我们警惕。原阆州参军龚景瀚上《坚壁清野议》,意图让川楚之地,修建堡寨,迁居流民...”

  众人一听都有些迷惑,都没有意识到这后面的含义。不过薛巨鳞却立马追问道。

  “可否请庞先生告知一下原文?”

  庞知古好像早就有所准备一般,从袖子里面拿出一张纸递给他。

  薛巨鳞看过之后,脸色却是越来越凝重。

  “...先安民然后能杀贼,民志固则势衰,使之无多裹挟。多一民则少一贼,民居奠这贼食绝,使之无所掠。民有一日粮,则贼少一日之食,用坚壁清野之法,令百姓自相保聚,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贼既至则闭栅登墙,相与为守。民有恃则无恐,自不至于逃亡....”

  这几乎就是照着红莲军的软肋上扎啊...薛巨鳞看过之后默默感叹道。

  对于红莲军来说,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兵员和粮食的来源问题。

  只要这个两个问题解决了,红莲军就能生生不息,失败一百次也能东山再起。

  但照着这个《坚壁清野议》上来,不出两年,红莲军就只能困守深山。

  所以,他瞬间明白了庞知古的良苦用心。

  这是在跟朝廷抢时间啊。

  “如此一来,留给我们的时间,的确不多了,若让朝廷将这条奏疏上的方略完全推行,我们早晚要被困死的...”

  “只能放手一博了。”“成则全据川蜀。”

  他没说败,因为众人都清楚。作为“匪首”的他们失败了是个什么下场。

  大概只能寄希望于,刽子手凌迟的刀,能磨得快些。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