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93章 石柱复杂排列的意义_盗墓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的附加条件之一是绝不能造成中国公民的死伤,所以,卫叔只能如此。不过你放心,卫叔会把一切做好的。现在,我们的关键问题是探讨一下,古琴刻上去的年代——

  她从口袋里取出笔记本和铅笔,画出古琴的形状、尺寸,位于石壁上的方位、角度,然后写了生成年代四个字,后面打上了一个重重的问号。

  我仰望着高不可攀的峭壁,处于阴影中的石刻,避免了阳光直晒和酸雨的直接冲刷,山石风化速度非常缓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否则,古琴的图案早就化为乌有了。

  以我的判断,这种圆滑平直的雕刻手法,属于汉隶书法出现以前的年代,工匠们沿袭了篆字的雕刻方式,不论钩、点、撇、捺、折,一律圆滑过度,线条粗细一致,看上去中正平和,毫无个性。

  两汉之前,便是天下诸侯并起的春秋战国年代,与古琴的来历倒是颇为吻合。

  如果可以凿下样本,送交专业的地质实验室,就能得到石刻的确切年代,不过并没有那个必要,因为这里很明显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石柱的加工工艺非常高明,即使是使用现代化的刨床、铣床工具,都不一定能制造出如此浑圆匀称的东西,何况是科技力量贫乏的古代?

  换个方向考虑,石刻年代古老,而石柱的产生属于近代,两者虽然放在一起,却不是同时代的产物。

  正常的思维观点,应该是倾向于后者的,但我对这种显而易见的结论并不赞同。那些石柱存在的用意是最重要的,它们绝不会仅仅用来做支撑洞顶的支柱,而是具有某种特殊的功用。

  风,我似乎能找到一点点线索了,以证明那些石柱的意义,但需要得到所有石柱的资料才能进一步断定。顾倾城的眉头终于解开了。

  我此刻是站在隧道入口正中的,洞里不停地涌出南风,吹得我衣衫乱飞。有风出现,至少证明隧道的另一头有出口,而不会是完全密封的,一瞬间,我也觉得思想像是开了窍一样,豁然开朗。

  要不要进洞去看一看?顾倾城善意地询问。

  我摇摇头:不,我想去帐篷里睡一觉,只有精力充足,才能发挥最大的想象力。

  这句话很出乎顾倾城的预料,最关心苏伦下落的是我,按常理说,我会为此心急火燎、一刻也不敢耽搁才对。天刚刚过了中午就去睡觉,是何用意呢?

  她只露出一瞬间的惊讶,随即恢复正常,笑着合上笔记本:好,我们回营地去,反正短时间内,进入洞里的人不会得出什么结论。

  环形布局的内圈帐篷,是为我们准备的,外围留给尼泊尔雇佣兵。

  军用充气床垫平整干燥,我钻进睡袋里只过了一分钟便睡了过去。昨晚通宵不睡,精力损耗太大,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被众多无用的信息充塞满了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