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章 挖隧洞过黄河?古人大惊!_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笃定。

  “一定可以的。”

  “华夏后人有着克服万难的决心!”

  “而且还有几十年时间,华夏技术肯定会进步!”

  “到那时说不定都不是人去施工了,都是机器施工了!”

  朱棣一滞,感觉好有道理的样子。

  【自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截至2023年,已经给北方送去了超过620亿立方米的水,汇集了42个大中型城市和280多个县区,成为亿万人的生活依赖,极大程度改善了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也正是因为它,南方的水可以不用翻山越岭,仅靠不足100米的海拔落差,直冲1400多公里。】

  【逢山开渠,遇水架桥。】

  【让这些原本要汇入长江的水流改变了流淌轨迹。向北穿过中原大地成为一条纵贯南北、自由流淌的水源,滋润沿途的万亩良田。】

  【看到这里,不得不为我国基建骄傲。】

  此时弹幕弹出。

  “一劳永逸,造福子孙后代,为伟大祖国点赞。”

  “不管水往哪儿调,都请节约用水!”

  “祖传水利工程,那就得提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了,现在还在使用。”

  “博主再讲讲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这些工程呗。”

  “父亲!”

  “都江堰在几千年后还能使用!后世人也一直记得我们!”

  李冰的儿子看到关于都江堰的弹幕无比激动。

  李冰看着眼前的都江堰很是欣慰。

  都江堰是他们父子二人的心血。

  自从他担任蜀郡郡守一职,深入了解了当地四季旱涝的严峻情况之后,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大规模治水。

  他从玉垒山开始,亲自带领指挥民工,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20米宽的口子,并命名为宝瓶口。

  接着再江心用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一分为二,引导其中一支顺利流入宝瓶口。由于低沿前端的开口形似鱼头,他便将其命名为鱼嘴。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规划修建了众多大小的沟渠,这些沟渠与宝瓶口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

  后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堰的尾部修建了平水槽、飞沙堰和溢洪道等设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由于地形复杂、施工条件苛刻、筑坝难度也极大,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他们还曾忐忑不安,生怕辜负蜀郡百姓的期望。

  现在天幕告诉他们,都江堰历经了几千年的考验,依然是一项极为成功的水利建设工程。

  这如何不令人激动!

  李冰郑重的对李二郎说道:

  “儿啊,虽然都江堰已经建成,但是工程的维护才是可以使用千年的关键!”

  “咱们还得制定一系列维修和监控的办法。”

  李二郎重重点头。

  既然都江堰利在千秋,那他们无论如何都要维护好才是。

  李世民看完整个视频之后,已经明白大唐搞“南水北调”估计是搞不成了。

  他略带遗憾的开口道:

  “诸位怎么看后世华夏这个工程。”

  程咬金很是佩服。

  “能让北方共饮长江水,实在是厉害!”

  “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程,必将载入历史。”

  房玄龄思索片刻,回答道:

  “这样南北方能协调性发展,无论是经济、人口、资源。”

  “而且天幕中还说了,后世华夏还有一些资源跨区调配的工程,可见华夏后世极其在意各地区平衡发展。”

  “华夏后世实在深谋远虑啊!”

  在众人感慨之际。

  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