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大明:一个巨大的养“朱”场_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会生出异心?

  连一个小官都看透了这个制度的弊端,此刻的朱元璋只觉得如同被现实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或许,真的就应了标儿的那句话,爱子如杀子。

  他无比痛心地对着马皇后说道:

  “妹子,你说的对!”

  “这些宗亲,真是辜负了咱的期望!”

  “为何他们不能共同守护好大明江山呢?”

  “看来咱定下的制度确实是有问题,竟然让这些朱家子孙忘记了自己姓什么了!”

  【所以在审视历史时,我们不应过高地估计上层阶级的智慧与才能。】

  【他们或许只是凭借优越的出身和投胎的技术,而获得了不同于底层百姓的地位和资源。】

  【而他们的选择和决策往往同样充满了短视和局限。】

  此时弹幕弹出。

  “朱元璋穷怕了,后代子孙猪狗一般。”

  “明初宗室几十人,明末宗室几十万人。”

  “明朝的灭亡是个数学问题。”

  “明朝就是个巨大的养猪场,明朝的灭亡与朱元璋的宗室制度脱不了干系。”

  朱元璋被后人的评论吓到了。

  明末朱氏宗室竟然有几十万人!!

  他默默估算起养活这庞大宗室所需的银两,心中满是沉重。

  大明的宗室俸禄分为多个等级,其中亲王的俸禄最高,每年为一万石,而中尉的俸禄最低,每年为两百石。

  这意味着,几乎每一位朱氏子孙,都能享受到至少四品官员以上的待遇。

  此外,宗室成员还享有大量的封地。

  朱元璋心中一惊,这无疑每年都是极其庞大的开支!

  后人说的没错,明朝的灭亡,确实与这个制度脱不了干系。

  这一刻,朱元璋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他长叹一声。

  “看来,不能再让亲王继续享受如此丰厚的俸禄了,其余宗亲也应该学会自食其力。”

  永乐年间。

  朱棣的心情错综复杂,犹如翻涌的波涛。

  震惊、愤怒、失望、无奈,这些情绪如乱线般交织在他的心头。

  他未曾料到,朱家子孙竟会如此背离大义,且蠢笨如猪。

  “老大,朕是不是做错了。”

  “朱允炆那小子削藩削得如此决绝,朕当时就应该顺水推舟一番。”

  “朕就不应该遵守祖制,继续给藩王俸禄。”

  于是,朱高炽上前建议道:

  “父皇,我们或许可以寻求一种中庸之道。”

  “既能让藩王享受应有的俸禄,又能让他们有所作为。”

  “至于那些对国家财政造成负担的宗室,咱们也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位置。”

  朱高炽的话让朱家几代人都陷入了沉思,这藩王如何安置,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就在此时,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灵光,他兴奋地开口:

  “这简单啊!让藩王们去海外开拓殖民地!”

  朱高煦第一个同意。

  “是啊,藩王若是能力出众,在海外或许能建立自己的王国。”

  “即便能力稍逊,藩王也能历练一番。”

  朱高煦急忙跪下,上前请愿。

  “儿臣愿意身先士卒,为朱家开疆拓土!”

  朱瞻基乐了,罕见的支持起朱高煦来。

  “爷爷,您就答应二叔吧。”

  “至于造船所需的银钱,就让二叔从自己的私库中出一部分嘛。”

  “这样一来,既能显示二叔的决心,也能为大明减轻财政负担。”

  “爷爷都派自己的亲儿子出去寻找殖民地了,其余人想必也不敢多说什么。”

  “更何况,二叔还贡献了自己的俸禄,爷爷要给藩王降低俸禄,那还不是顺理成章?”

  朱高煦心中骂骂咧咧,嘴上还得给朱瞻基一顿夸。

  朱棣看着他们如此和谐,终是应了朱高煦的请求。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