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时代背景_大明江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全\本//小\说//网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民、刑、兵之权;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都察院监察百官,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心力交瘁,终于病倒。病势转危,便立遗诏说他称帝31年来“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这写出了他辛劳的一生,也写出了他处于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之中的心境。遗诏中命太孙朱允炆继位,诸子各自镇守藩国,不必赴京奔丧,以防变乱。不久病死于南京西宫。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孙,太子朱标次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年号为建文。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市),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公元1399年7月,朱棣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挥师南下,争夺帝位。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开始修建北京宫殿,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并重新修筑了万里长城。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7月18日,朱棣第五次北征,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死前召见英国公张辅嘱咐后事,并命传位于太子朱高炽。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在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即位后,改年号为洪熙,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朱高炽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