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28 归程 (谢谢万古长青闫大帝!)_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还没来的时候,我就已经想过了,还做了一些调查。”

  “什么想法?”张向北问。

  “我们公司,能不能自己直接在宁夏,建立一个基地啊,张总?”向依云问。

  “什么基地?”

  “当然是蔬菜基地,我们直接去搞一片地,建一个自己的农场,宁夏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人口少,整个自治区,只有六百多万人,还不及你们一个杭城市的人口,这还是登记在册的常住人口,宁夏可是人口的净输出地,实际的人口还要少,人均耕地面积多。

  “像我们这几天去过石嘴山市,在宁夏,还算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均耕地亩,还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112万亩,人均亩,那里可是‘塞上江南’,土地都很肥沃。

  “就我们去过的那个惠农区,耕地面积万亩,实种耕地只有26万亩,宁夏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还有大量废置在那里的已开发土地,有些农场,整个就荒废了。”

  向依云和他们说,这个,还真的是他们不知道的,张向北问:“宁夏的蔬菜知名度很高,农场荒废在那里,为什么?”

  “靠种菜能赚多少钱?还那么辛苦,只要有机会,大家谁愿意当农民?荒废的农场,国营农场和家庭农场都有。”

  向依云见他们不明白,继续解释:

  “一个当然是人口本来就少,种不过来,二是很多家庭农场,全家都去南方和沿海城市打工了,去了就不回来了,地多不值钱,这些农场也就连转租都没人要,国营的那些农场,因为有特殊的原因被荒废,你们知道支宁人吗?”

  张向北和小武都摇摇头,向依云说:

  “听我爷爷说,五九到六O年吧,国家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几十万青年,来支援宁夏的建设,这些人到了宁夏,一部分是帮助建设了各种工厂,还有一部分人,就是垦荒,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国营农场。

  “到了七几八几年,这些人都开始陆陆续续回去了,农场里的工人就越来越少,很多支宁人自己没回去,小孩也肯定送了回去,等到他们退休后,也就回去老家,投靠自己的子女去了。

  “有一些农场,人都走光光了,就废弃那里,还有一部分农场,人少之后,把几个农场合并在一起,合并之后,有很多边远的地,大家都不去耕种,也就荒废了。

  “我爷爷也是支宁人,他老家是江苏高邮的。”

  “那他怎么没有回去?”小武问。

  “和我奶奶结婚了啊。”向依云说,“那个时候,要是一个工人和农民结婚,农民肯定是变不成工人的,只能工人变成农民,和我奶奶结婚之后,我爷爷就离开农场,落户到我们村里,变成了本地人,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去了。”

  张向北和小武点点头,明白了。

  张向北想了一下,他觉得向依云的这个办法不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