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3章 不一样的帝国治理方式 (第四更)_大明之崇祯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

  朕要让大明在各个学科间的理论知识水平都走在最前沿,如果可以,你方以智可以向朕申请重金去西洋诸国请最德高望重的泰西大儒来科学院做研究。”

  宋应星没想到过有朝一日整个国家的工程建设与工业制造会受到一个帝王的关注,甚至还将要作为整个帝国的重点关注,还会被内阁进行统筹安排,甚至还得拟定计划。

  这让宋应星心里对如今的崇祯帝朱由检更多了几分敬服与惊奇。

  同户部官员一样,他这个工部尚书也没想到如今陛下会如此有主见和有计划的治理大明帝国,要知道在此前的大明帝国很多时候只是按照固有的程序推进着,从年初到年底都是各种祭祀与大典,而帝国关注的无非就是边关与赈灾。哪里像现在这样,皇帝陛下有自己的目的,而官员也有自己的目标,整个帝国似乎开始结束一种固有的循环而开始步入一个阶梯式的发展。

  如同给户部提出希望大明有朝一日能彻底免除农税一样,现在崇祯朱由检也给工部提出了目标,便是要大明在工业制造与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得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

  宋应星和方以智等都应允了朱由检的要求。

  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的大明帝国无疑在朱由检的治理下是有进取心的,是有理想的,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只为了剿贼与抵抗建奴两件事都会搞得焦头烂额,民不聊生。

  ……

  在召见完工部的官员后,朱由检便继续召见礼部的官员。

  在崇祯十八年以前,礼部更多的职责是负责整个国家的礼仪秩序与祭祀大典,现在朱由检最看重的则是礼部的教育职能。

  礼部尚书刘宗周、礼部左侍郎黄道周、新就职的礼部右侍郎王思任皆是江南名士,当代大儒,但朱由检让他们跻身朝堂自然也不是让他们真的不干事,专门研究学问的。

  刘宗周和黄道周、王思任也明白陛下是个务实的帝王,不喜欢空谈,因而此时得未敢轻易发言,去要求崇祯朱由检要倡导儒家之礼。

  “朕召见你们只为三件事,一件事明年乃是大比之年,科举乃选才大典,万不可丝毫懈怠;还有一件事则是启蒙教育的普及;最后一件事则是忠君与效命国家之道的宣扬”。

  朱由检说着便让锦衣卫指挥使佥事王世德将降清的官员名单递给了刘宗周、黄道周、王思任三人:

  “你们看看吧,这些都是投降清廷的我大明官僚,其中不乏你们的亲朋故旧,朕在想为何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从小读的都是忠孝仁义之理,偏偏出现这么多的败类,是不是我大明之德化之道出了问题,还有不少武官也投降了清廷,是否因为教化没有全面普及之故?”

  刘宗周和黄道周以及王思任都露出一脸难色,因为崇祯朱由检此时无疑给他们出的是一个难题,让他们这些大儒讲讲程朱理学,他们能说得头头是道,但现在让他们分析为何会有这么多官员投降,他们则一时难以给出答案。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