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章 改革军制_大明之崇祯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人,也知道什么样的军队才会有战斗力。

  如今他这样做,无非就是要一改大明昔日重文抑武的风气,消除文武之分,而是根据作战需要分配权力。

  自然总兵也不一定是武官做,他可以是以前的文官,而总督也不一定是文官,也可能是以前的文官做。

  小农经济时代的文武之分已然不再适应于这个热兵器出现的时代。

  具体任命自然是唯才是举,因材任命。

  毕竟,现在的战争,武将的勇猛对整个战争的成败影响程度越来越小,而更多的是如何谁更擅长指挥,谁更擅长统筹力量。

  所以,朱由检要让大明的军队指挥者的任命机制彻底灵活起来,即谁厉害谁去指挥的意思。

  朱由检没打算让兵部再管天下军队的调兵权和指挥官的任免权,自然也是有益削减兵部权力,让军权落在自己手里。

  当然,朱由检毕竟是一个人,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统筹各方面的军事行动,他也需要一个中枢机构为自己的大明军事行动负责总协调。

  但朱由检不想让内阁承担这个责任,毕竟这样的话,虽然削弱了兵部权力,却也让内阁权限变大。

  朱由检可以让内阁在民政这一块拥有凌驾于六部之上,但不能掌控天下兵马大权,毕竟那样会对自己的独裁造成影响。

  朱由检要重新成立一个军事机构,这个机构相当于自己的军事秘书处,替自己负责日常军事事务处理。

  当然这是后话。

  至于兵部,也并非没再有大权,至少军事训练以及军队招募是他负责的,另外全国各地卫所宪兵也由兵部负责。

  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这样理解,未来野战部队即近卫军全部只听命于大明皇帝,而不听命兵部。

  而其他军队和以前基本一样。

  到此,朱由检在淮安府进行的这一次军事会议也算是基本结束。

  在此次会议中,作为皇帝的他以大明最高统帅的身份明确了主要的军事战略目的,即联寇平虏。

  然后利用募兵制和卫所制将军事体系分成了野战近卫军和地方宪兵两个体系,也利用军事地理因素将大明控制区划分十二个战区,且重新明确指挥体系。

  这样一来,大明原本复杂紊乱的军队体系开始各自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野战近卫军只负责对外作战,只听命于皇帝陛下,而不负责屯田和维持地方治安。

  而地方宪兵则负责屯田、公路桥梁建设以及地方治安维持等任务。

  确定了基本的军事制度后。

  接下来,朱由检要做的便是对自己招募而来的野战近卫军新兵们进行训练。

  如何练兵,对于朱由检而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而且,摆在他面前的是五十多万应征者,甚至这个数字还会越来越大。

  当然,兵在精不在多,朱由检也不会将五十万应征者全部编入野战军。

  更何况,大明还有其他尚有战斗力的军队需要整编入近卫军。

  所以,朱由检只能拟定最苛刻的条件对应征者进行筛选,并且只能分批次分地域的进行训练。

  朱由检决定按照十二个战区拟定十二支近卫军的编制,每个军的编制五万人名额,拟定六十万近卫军的名额。

  即每个战区都有一支集团近卫军负责这个战区的野战任务。

  自然,这六十万近卫军一起放在淮安府训练也是不可能的。

  朱由检让十二个战区同时负责五万人的训练,至于训练效果,则自然要看当地总兵官的能力。

  而在淮扬、凤阳、应天这三个地方的军队则统一在淮安训练,这是拱卫京畿的三支重要军队,算是近卫军中的禁卫军,自然要由朱由检亲自把控。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