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1章 “最后的怒吼”的力量_大明墨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51章“最后的怒吼”的力量

  口口相传这是一个四字成语,很好理解,单看字面的意思就是不用文字,而是口头相传。

  相较于现代的媒体传播,这在古代资讯不发达的时候,是讯息传播最快的一种方法了。

  当然这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举个例子说的话,就像包拯怒铡亲侄子,它经过人们的口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情况:

  “包拯怒铡侄子。”哇!果然是铁面无私。

  “包拯怒铡亲子。”哦!果然是青天大老爷,为了维护法律之尊严,儿子都不要了。

  “包拯怒铡树根子。”啥?开什么玩笑哦,树根跟老包有个毛的关系?难不成是什么重要的中药材,老包改行医了么?

  额,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情况就出现了。

  老朱是完全按照郑长生给他说的去做的,神话自己,营造一种自己是上天选中的真龙天子的形象。

  这在有识之士,不信鬼神之人的眼中,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可是又有多少这种有识之士?大多数是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普通庶民。

  他们可是无比的相信的,额,原来我大明的洪武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神龙转世下界来拯救他们来了。

  虽然说传播的过程中略有偏差,可是这无伤大雅,只不过是老朱降生的方式不同罢了。

  版本一:在一个夏日晴朗的夜晚,朱母席地纳凉,沉睡间神龙下界,隐入其腹中,是以孕育出朱皇上。

  版本二:雨夜,雷电交加,神龙现,朱皇帝出。

  版本三:同样是雨夜,同样是雷电交加,神龙投入腹中成为龙胎,母难产而亡,父破腹取出朱皇帝。

  各种版本关于老朱降生的传说,在民间就像是旋风一般的流传,这也体现出了老百姓的想象力,以及艺术在加工的创造力。

  要不怎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呢。

  总之朱皇帝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街头巷尾,酒肆青楼必议的话题了。

  一时间其风头无两,在加上老朱撒出去的人手,暗中加以引导,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个人崇拜运动有声有色的开始了。

  当情况汇总回来的时候,老朱手捻着胡子,嘴都差点没乐歪了。

  郑长生这孩子的点子,还真他娘的行,咱老朱也成了神了,成了神在人间的统御代言人了。

  啊哈,我朱明江山活该是千秋万代啊。

  有了郑长生,哦不,准确的是说有了郑氏这位先贤的智慧的辅助,大明江山万民归心,四海一统为期不远矣!

  还有老朱让人用锦缎制作了一面旗帜,用郑长生这孩子的话说,这面明黄色的旗帜代表着皇帝御用颜色,这是至高无上的。

  而上面的金龙戏四珠更是寓意非凡,那条金龙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围绕着的四颗珠子代表着天下四民,士农工商紧紧团结围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