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2章 太子心结_大明墨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来太子朱标,《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

  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

  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

  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方孝孺:“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圣子承皇业,能疏四海衰。“

  可以说朱标自从被老朱立为皇太子后,协理国事还是很有章法的。

  他从小就被大儒宋濂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

  朱元璋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

  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要不得。

  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

  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

  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

  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于他的死,说是病死,其实说实话应该是被老朱气死的。

  朱标年仅三十八岁逝世并不是没有先兆。

  在病逝八个月前,朱标奉命视察陕西之时就感到身体不适了,但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

  一回皇城,朱标就像朱元璋阐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给出了相应的意见。

  但是,转折点就在朱元璋让朱标去审理罪囚这件事上。

  朱标一向仁德,所以,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不会采用重刑。

  由于朱标生病,朱元璋命吏部尚书詹徽辅助他审理案情。

  詹徽却在朱标不知道的情况下判了囚犯重刑,得知此事的朱标立即找到父皇阐明缘由。

  并且谏言:立国应该以仁为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刑法来解决的。

  朱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宠爱自己的父皇居然勃然大怒,认为太子朱标僭越,想要替代自己治理江山。

  没成想,在病中的朱标见到父亲发火十分惊恐,病情愈加严重,终于,在四个月之后离世。

  朱标在临死之前还不忘将儿子叫到床边上,直言是詹徽害了自己。

  其实,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埋怨朱元璋滥用刑罚来着。

  朱标死后,朱元璋自己是痛心疾首,但是,他永远也不会认为害死太子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

  只是时常在朝臣面前感慨太子的早逝,自己的痛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