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13章 革新进行时_大明墨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眼睛慢慢的闭上了......

  他走了,走的很安详,走的很平静。

  可是他在临走之前,却给郑长生留下了一个天大的使命。

  老朱跟刘伯温两个人很明显就是志同道合的知己,不过现在这个组合已经不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和老朱这个新组合。

  这一刻郑长生的心情是从来都没有的沉重,不知道自己扛不扛的起来,刘伯温丢过来的这份重任。

  为了百姓,为了大明,就算是扛不动也要咬牙硬撑下去。

  反正后面有老朱的力撑。

  这一刻,郑长生也才真正的想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建议在老朱这里会被执行的如此的不打折扣。

  感情,自己早就在刘伯温和老朱的刻意培养中了。

  好吧,既然你们这么看重自己所为的“郑家先人的智慧”,那么就让后世的知识在大明开花结果吧。

  刘伯温死了,老朱为此休朝三日,以示哀悼之意。

  圣谕一出,朝堂哗然。

  皇上不是跟刘御史不对付吗?怎么会如此的伤心?

  还派出太子扶灵柩出京师,一直送灵到城外三十里。

  这是何等的恩荣?

  好吧,皇上还是重情重义的,毕竟是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人了。

  不过刘伯温的死并未给朝堂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变化,这么多年一直在养病,朝堂上有他和无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朝堂上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皇上破格提拔重用清流御史尹科为左都御史,统领御史台。

  还有,皇上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一一内阁。

  选拔德高望重的文人,进入内阁,辅助皇上处理朝政。

  相比于尹科执掌御史台,相比于内阁的设立,永和伯郑长生被任命为内阁行走,就显得不足道哉了。

  另外,天下巨著《洪武大典》的编纂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这等文人中的盛事,谁不愿意参加啊?

  就连在雨花书院任教的老夫子宋濂和陆繁都没能幸免,他们入住文渊阁,和北地之寒山居士汪骏荃以及南方文人领袖吕伯益联起手来。

  发誓要完成这一部旷世奇书。

  朝堂上的变化,似乎跟这些文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他们一个个的醉心其中,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发不可收拾。

  之前忙着争权夺利的那些文人们现在没有了领头羊,一个个的也都收敛了起来。

  有的干脆,也加入了编纂《洪武大典》的工作之中。

  这才是圣人门徒,儒家弟子应该做的事情。

  为往圣继绝学,替圣人立言,这是他们这些人最得意的事情。

  这些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

  整个朝堂上最大的变化,就要数雨花书院首批毕业的学生,被皇上召见后统一的任命为农业司的官员。

  一千来号人,分赴全国各府县新成立的农业司分支衙门任职。

  整个农业司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他们是垂直管理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