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诺贝尔奖_希腊的罗马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母玛利亚一样的女性”“智慧之光”云云。

  更让君士坦丁吃味的是,还有报纸评论,君士坦丁王储率领的希腊军队,能在战场上打败奥斯曼,是因为王储妃苏菲。

  很明显,这样的说法,是受到希腊民间故事的影响:希腊民间流传的传说-当一个名为君士坦丁的希腊国王,娶了名为苏菲的王后时,就会再次统治那座与他同名的城市(指君士坦丁堡)。

  (苏菲(sophy)在希腊语中,有“智慧”“贤人”的意思)

  苏菲从事的基金会工作,主要目标就是资助学生完成学业,让希腊人更是将苏菲和希腊语中sophy的含义,联系起来。

  诺贝尔下定决心用自己的财产,设立奖项,也有部分原因,是受到基金会举动的启发。

  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苏菲王储妃,诺贝尔本人也非常敬重。

  在看到基金会的善举后,诺贝尔认为自己那些“带着鲜血”的财富,用来做一些有益于整个人类的事业,会很有意义。

  虽然他的财富与基金会相比相形见绌,但也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价值来-奖励和帮助那些人类社会中最聪明的脑袋。

  由于长期从事教育文化事业,诺贝尔的打算自然落到了苏菲的耳中。

  苏菲从诺贝尔这里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喜悦地说道:“诺贝尔先生,这可真是慷慨的举动”

  “如果您下定决心那么做的话,能否把奖项的颁发地点设在希腊?”

  “我觉得这样的奖项,没有比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希腊,更适合的地方了”

  君士坦丁听得愣了神,诺贝尔,诺贝尔奖,设在希腊?

  这不是截了瑞典的胡么?

  抚摸着下吧,看了看身旁陷入沉思中的诺贝尔,君士坦丁想了想,觉得也不是不可以哈。

  苏菲王储妃担任基金会的会长后,受到基金会的执行委员之一,雅典大学的校长伊基欧斯的影响,也把复兴希腊文化中心地位的伟大目标,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之一。

  诺贝尔设立奖项,奖励那些科学工作者的消息被苏菲听到后,她就上了心思。

  如果能把奖项的颁发地点设在希腊,想一想,每年那些获奖的科学家和学者,在颁奖时聚集在希腊雅典,这对于希腊恢复文化中心地位,大有好处呀。

  说不定一些不太受重视的科学家,希腊还可以挖挖墙角,聘请到希腊的大学中工作,充实希腊的科师资力量。

  “对呀,诺贝尔先生,如果你同意将颁奖地点设在希腊,我们基金会将会全力帮助您,尽快将奖项设立和评比的工作,走上正轨”君士坦丁也趁机说道。

  虽然诺贝尔家族最初来自瑞典,但是诺贝尔家族发迹于俄罗斯,目前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员生活在俄国。

  而诺贝尔本身的经历就更复杂了。

  诺贝尔九岁就和家人移居俄罗斯,一身辗转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现在则是在希腊。

  对于自己的家乡,恐怕也没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因此,将奖项设在希腊,似乎也确实有可行性。

  “如果您能同意,诺贝尔先生,皇家教育基金会可以出部分资金,和您的财富一起,作为奖金使用”苏菲看着思考中的诺贝尔,继续说道。

  诺贝尔斟酌着两人的建议,如果把奖项设在希腊,毫无疑问,有这两位助力,无论是律师的工作,奖项的宣传,甚至是法律方面的许可,进度都会很快。

  政治方面的事情更是完全不用担心了。

  这样,已经63岁,精力衰退严重的自己,确实可以省心省力了。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