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获取刚果的必要性_希腊的罗马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当今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这样的对手,心里实在是没有底气。

  自然也做不到君士坦丁那样的气定神闲。

  “班宁,你不必焦躁,刚果丢不了,它只能是我们刚果委员会的”

  “倒是你,应该考虑一下,怎么样才能让国际社会允许我们在刚国收取关税”,君士坦丁脸色凝重地说道。

  事实上,获得刚果委员会的管理权还只是一个开始,那并不意味着以后君士坦丁就能够高枕无忧了。

  柏林会议以后如果能够取得刚果的管理权,那么紧接着就会面临另一个棘手的事情,那就是维持刚果河秩序的钱财的来源。

  刚果地区大概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面积大约20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建立有效的司法体系,行政体系,驻军问题,交通问题,必然需要稳定的收入来维持。

  如果继续让王室出钱来维持刚过委员会的花销,恐怕王室的财政很快就要破产,根本不现实。

  这种级别的支出,已经远远超出个人负担的极限了。

  历史上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为了维持殖民地的前期开发经费,在银行家面前求爷爷告奶奶,绞尽脑汁想要贷款。

  在远离文明世界,一片原始的非洲,想要维持一个有效的管理能力的机构,花费高昂。

  在非洲的殖民地,尤其是热带地区的殖民地,其实是不赚钱的。

  殖民地不赚钱?那殖民国家不是脑子坏了?他们为什么争抢殖民地?

  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不赚钱,而是非洲的大部分殖民地都不赚钱。

  可能一讲到殖民地,就会想到英国的印度,荷兰的印度尼西亚,法国的越南等等。

  确实,这些殖民地当然是能够获得巨额收益的,向印度这样的殖民地,耕地面积大,粮食产量高,人口稠密,数亿的人口。

  英国国内的工业品,来到印度,就像老鼠来到了米缸里,吃的是满脑肥肠,事实上,大英帝国之所以能成为大英帝国,印度居功至伟。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于越南,印度尼西亚,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点。

  例如人口稠密,盛产粮食,物产丰富,能够出产一些特色商品。

  比如越南的鸿基煤矿,本身出产优质无烟煤,兼且位于沿海地区,作为来往南海航线的商船的动力煤,法国人躺着赚钱,越南的稻米,一年三熟。

  而印度尼西亚则是以出产各种香料闻名于世,像是什么丁香豆蔻呀,还有就是荷兰人几乎垄断市场的金鸡纳树皮,用来提取奎宁的原料,同时还出产橡胶,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

  但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像这三者那样,是各个殖民国家手中最肥美的地方。

  就像非洲的这些殖民地,基本都是1884年柏林会议后,各国才开始瓜分非洲,如果这些殖民地真的是有利可图,他们会等到现在才动手?

  其实像刚果地处热带,交通艰难的殖民地,经济效益最好的殖民方法,就是让别人维持秩序,然后自己的商人前来贸易。

  这样既享受了贸易的利润,又不用花费高昂的代价,来维持当地的秩序。

  一举两得。

  君士坦丁之所以着急获取刚果,也是因为希腊资源贫乏,发展工业需要刚果的资源。

  至于向他国家购买工业原料,想想就好,根本不现实,巨额的金银外流,可能会让希腊经济直接崩溃。

  这年头的国际商业规则是,想尽一切办法出口,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进口,获取贸易逆差。

  这个贸易逆差可不是纸币,它是真金白银呀,这年头国际贸易只认贵金属。

  大量持续不断地进口,就必须想办法出口弥补亏空。

  而这个年代国际贸易因为重商主意风行,各国都奉行能不进口就不进口,最好是用本国的商品的政策。

  这样本国就能拥有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国家就越富裕。

  而一个国家,持续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会导致国内货币紧缺,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

  所以,君士坦丁只能是想办法,控制一个生产各种资源的殖民地。

  这样,无论工业原料,比如橡胶,铜矿石,无论怎样交易,金钱只是在希腊人只见内部流动。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