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节 献策_商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贪污的机会。

  官员在本地做官,虽然可能让民间势力过大,当相对于贪污的成本花费,要小得多。况且,若我们真是为民做主的政府,百姓维护还来不及,怎会与我们作对。民强则国强,百姓人人富足,民间人人强悍,青州谁敢窥视?

  官员异地做官,是懒汉做法,即不想花费精力让百姓富足安乐,又不想让百姓不满,还想心安理得的接收百姓的供养、膜拜,只好让官员贪污,以此获得贪官污吏的支持,以便残害百姓、奴役百姓、统治百姓。

  我们必须明确的告诉百姓,他们选出的官员,就是管理他们自己的,他们一定会精心而且慎重地选择。所以,官员本地任职,是一个基本原则,只有别处官员缺乏,才会有官府调配。‘

  沮授随后安慰道:"子尼,你是乐安人,在乐安本土任职,正符合主公的想法,不需担心。"

  徐庶插话说:"就怕官员为了讨好本乡人,做出些违反大局、违反律法的事。"

  沮授分辨道:"无妨,若是这讨好策略对百姓有利,那么说明,我们的政策需要改善,若是不顾大局、违反律法的一昧讨好百姓,则自有官员任免升迁制度和律法管制。"

  国渊点头,孔融接嘴道:"这第三策么,说的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制度,此事颇合古风,我倒没什么意见。组织各乡郡乡老建立议政院,使下情上达,青州这几年来一直在办,没什么大不了的。

  上情下达,听说要办一个邸报,上面公布官府的各项政策,以及政策的解释。为了让这封邸报流传广一点,听说,上面也要刊载一些四书五经的经义辨识,此乃传播文化的圣人之道,融举双手赞同。但听说,为了方便商人的购买阅读,上面也要刊登一些四处商情,价格目录。我对此颇有微词,圣人之道怎么要与商人并列,岂不是侮辱斯文。子正,你乃主公心腹,你劝劝主公,邸报上不要登载商情,如何?"

  沮授哈哈大笑,劝解道:"文举,你迂腐了。我问你,印刷一封邸报,虽然我们用活字印刷,成本较小,印刷时间略短,可是,若是一封邸报只印数份,成本若干?长此以往,官府负担若何?

  况且,朝廷政策越多的人知道,越容易上情下达,下方官员的弊端越少。要想邸报流传广泛,又要政府负担轻松,岂不要多登一些百姓所关心的事件。青州,最有钱的人是谁?商人也!商人要想刊登自己的商情,就会给邸报付费。邸报有了钱,政府的负担就会减少,也就可以更长久的刊登一些经义辨识。以商人之钱,帮助传播圣人之道,我想,即使是圣人再世,也不会反对的。"

  孔融默然。

  国渊欲言又止,此时,马车进入了一条喧闹的大街,车外,人喊马嘶的声音一下子涌进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