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三节 游说_商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五十三节游说

  戏志才热切的推介道:“主公以为中策如何?”

  曹操皱着眉头,说:“志才兄,你们刚才说,要利用刘备性格中的弱点,为何独独中策里,我见不到对他性格的利用,刘备大军压境,意在我与本初(袁绍),我若弃三郡不顾,渡河与本初会和,岂不是让刘备乘势而下三郡吗?若我军在冀州立脚不住,再向何处发展?此计比下策更加不堪。”

  戏志才傲然回答:“刘备殴打禁军,废除大汉立法,以军法管制青州,越境攻击袁遗、袁术,采用大汉历纪年,废弃五铢钱和董卓小钱,所行种种,看似疯狂,却有规律可寻,此中策正是基于其性格行为的判断。

  我曾仔细研究过刘备其人,我探听到,刘备游学时,在出云城,首先建立的是度量衡,其后确立的是出云立法,在以后,确定的是百姓之间等级管理的特权法案和战功赏罚律。

  度量衡是什么?是规矩,随后的种种律法也都是规矩。刘备想在辽西确立一套完整的规矩、秩序。因此,从本质上讲,刘备是个讲求规矩的人,只要符合他的规则,不触犯他的利益,刘备是宽容的。这也是青州官员屡屡驳逆刘备,而刘备毫不介意的原因。

  然而一旦跃出他所认可的规则,触犯到刘备的利益,刘备的反击是毫不在乎上下尊卑、强弱、顺逆关系的。此前,刘备百骑挑战鲜卑部族;以青州从事的身份殴打禁军,以州牧之职蔑视相国(董卓)谕令废弃新钱;以扬武将军(五品)之职跨境迎击欲入侵的后将军(三品)袁术;等等行为,看似疯狂,但都是因为这些人或者事违反他的规则——侵害他的财产,谋占他的家园,危害他的利益。

  为什么刘备敢跨境击退袁术,击毙袁遗,却对下令‘诸侯入青州就食’,任命自己的儿子袁谭为青州牧的袁绍百般容忍?我仔细分析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那就是:刘备是个言行一致的人,用青州的话说,他是个应然道德与实然道德统一的人——他所确立的律法,自己首先接受约束,他所提倡的道德,自己首先奉行不误。

  本初公是诸侯共推的盟主,有大义所在,刘备虽未参加酸枣会盟,但他的上司焦和参与了会盟,推举了袁绍。故此,刘备默认了自己需接受本初公领导的事实。本初公的多次为难,刘备也只是引军回避,不正面冲突。而本初公最后,在无意之中正好在刘备忍受的底线前止步。当初,本初公退军时,刚好在清河止步,未进入平原郡,故此,袁谭虽仍在平原,刘备却不愿背负以下克上的名声,不得不召回了雷骑。

  刘备严守规则、秩序,目前来看对他利大于弊,这也正是陶谦同意和他共管连云港,孙坚愿意与他签订协议的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