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民族问题的书评(6月上)_商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命运的,绝不仅仅是战争与暴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文明形式本身的冲突竞争。生活方式是否具有包容性?语言文字是否简洁并具有美感?是否有利于交流传播?信仰是否具有多元特点?并对其他民族的信仰形式具有共处性?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国家形式、社会结构、消闲方式、审美方式、居住方式、人际关系准则、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传统、家庭与家族形式的亲和力等等等等,是否具有坚实的根基?是否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子铧

  □归纳起来,就是由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形成的文明方式,对本民族个体是否具有深刻的吸引力、强烈的凝聚力?对不同民族是否具有包容性与亲和力?文明冲突是民族竞争的“软”形式。它更为长久的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文明形式不具有弹性(包容性与亲和力)的民族,必然是民族文明的尊严极端化的民族,也就是老虎屁股式文明。这种文明的民族,必然陷于连续不断的外部冲突与内部族群文明的冲突,谁也容纳不下谁,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衰落。子铧

  □[精华]员辽阔的罗马帝国,是战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他缺乏丰厚渊深的原生文明,又拒绝汲取古希腊文明而改造自身。虽然强悍,却没有柔韧的文明根基。罗马帝国留给人类的,除了庞大的斗兽场、血腥的奴隶角斗场、无数的征服战例、豪华的公共设施、奢靡的沐浴方式与酗酒恶习,以及一部《罗马法典》与哲学诡辩派之外,还有什么呢?子铧

  □对于一个存在千年左右的世界性帝国,其主体文明竟然如此贫瘠,确实令人不胜惋惜。惟其如此,在历史岁月的侵蚀中,罗马民族最终无声无息的解体了。倒是曾经被他征服的许多民族,依旧没有灭亡。质胜于文,这是古罗马文明的致命缺陷,也是古罗马民族悲剧的必然所在。子铧

  □你说“中国的大一统政治地理,缺乏交往和竞争促进发展的先天条件。这种自我封闭的大一统不仅导致了停滞,也导致了夜郎自大和对世界的无知。”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除了明永乐以后(郑和下西洋以后)和清朝中期的闭关锁国以外(清是个特例,后面会提到),从来都是开放的,与西方一直保持着交流,并不是你说的自我封闭的大一统,而你说的“停滞”仅限于满清时期。子铧

  □中国强大统一时从来没有吝啬于封闭自己,从战国、秦汉、唐的玉石之路、古丝绸之路(陆路),宋、明的水上丝绸、瓷器、茶叶之路通过南洋、印度和波斯与西方的交流也一直持续不断,就是分裂时期也都与西方保持着小规模的交流。而正是这些不间断的交流为西方的现代文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科技与文化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