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言先生书评_商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幾而况乎,漢唐之盛不難致也。”。作品中的宦官当权索贿,郡守敷衍边防,官吏杀人冒功的确都是当时弊政。其重要原因是发财完全去取与上,而和地方实际利害完全脱节。拿刘虞讲,只要当官这几年不成乱子,哪怕升迁后天崩与地裂。所以一旦出事,就是土崩瓦解之事。这也是顾想用封建弥补的。Shaoyan

  □[精华]我在另一处提到古代弓手需要长时期训练,绝不是光靠勇气积弱之民就能变成精兵勇将的。我的估计是好的弓手要能拉开20根弹簧的拉力器(现代人平均拉5根可能算不错了)。在本书里面,作者非常强调训练,这也是其他YY中不多见的。此外作者在本书筑城堡以防御,发展骑兵以增援。这大概是对付游牧族机动性的唯一正着。中国大一统后抓兵去守长城而各地能作为防护据点的城堡太少(皇帝怕人造反),这大概是五胡乱华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Shaoyan

  □[精华]游牧族在内地猖狂的要点是能胁裹足够多汉人,控制足够大的地区。有了人和地盘,则粮食马料有了,武器有了,攻城的炮灰有了,越卷越大。而没了活路的汉民也只好挺而走险,开始造反。所以欧洲封建社会面临外族入侵的几个世纪,修筑了大量的城堡。德国在城堡全盛时据说有一万城堡。虽然没有攻不破的城堡,但打不下城堡也就无法真正控制老百姓,也就没有稳定后勤。大一统的中国不喜欢地方有这么多城堡,秦统一后就开始毁名城。百姓的安危完全交付到”国防军手中“,这是中国的特点。Shaoyan

  □[精华]作品马上就要写黄巾之乱。中国造反只所以容易成功,一个诀窍就是毁掉一个地区的经济,把越来越多得青壮年卷进来。政府军(即使不腐败)由於后勤也很难把造反者真正镇压下去。然后越糟越乱,越乱越糟,成为恶性循环。从陈胜到张角,造反的领袖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人才,但终于推翻了政权。关于三国的,对大乱认识得这么清楚的颇少。拼命在大乱前搞生产,筑城堡,造武器,训练士兵的更绝无仅有。Shaoyan

  □是不是对商业估计过高,是不是把日本当成敌人有点无的放矢?我有点疑问。东汉末是日本邪马台王国时期。三世纪后才为(很可能从朝鲜去的)大和国征服。说实在,北方游牧族的兴起以及日本的兴起和中原失败者不断外逃有相当关系。史记说匈奴为夏后氏之后(夏禹之后)也不过反映了这一事实。汉初韩王信逃到匈奴。后来李陵被俘而被重用,李广利逃都反映了这个过程。北方游牧族为了从汉族学的先进文化技术的确下了相当功夫。Shaoyan

  □[精华]二十米高的城墙相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