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五十四节_商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翊的肩膀:“你这句话一出,标志着你成年了,国家的兴亡、百姓的困苦不光是管理国家者的原因,不光是各级官吏的原因,还包括这个社会的规则也不尽合理,有时候,社会的变革并不是杀掉一批官吏,推翻现存的天子,就可以改变,有时候,官吏还是那群官吏,天子还是那位天子,改变一下规则,整个社会全变样了,这种变革比改朝换代更艰难,然而,其效果比改朝换代更好。”

  刘备说到这,向着京师方向深深鞠一躬:“吾师卢植曾慨叹:哀民生之多坚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师一辈子为百姓困苦而奔走。当日,我在青州推行新政时,非议甚多,多亏老师大力支持才坚持下来。

  唉,如今,有青州的榜样在,新政反对者已越来越少。朝中有吾师支持,兖州曹孟德兄也是求新求变的人,有样学样、亦步亦趋。我看,以后的逐鹿已不再单纯是武力的追逐,而是经济实力决定一切——只有好的政策才能产生强大的经济实力,未来的竞争,将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我在江东选择你来实践新政,一方面是给江东一个示范与展示,另一方面,万一江东有变,有你在,也好为文台兄留点血脉。”

  刘备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江东安逸的太久了,物产丰富,土地开发未完全,人们求变、求革新之心并不强烈。扶持孙翊,以兄弟间的竞争促进权力间的角逐,给孙权一个压力,让他求新求变。与此同时,在六安这四州交接处推行新政,也是近距离的向扬州、荆州展示新政成效,让南方百姓知道,日子还有另一种活法。

  刘备进驻六安国后,前期,由于当地没有粮草,自青州而下的武装商队来往于道路上络绎不绝,本来,青州元老院对刘备如此旷日持久的把战争拖延下去十分不满。不久,马鞍山发现巨大铁矿的消息传来,刘备当即宣布:自己在马鞍山的庄园,只需“有一安身之地足矣”。随后,他将马鞍山的治权全部移交青州官府。

  这一巨大的铁矿,远远可以抵偿刘备南下以及征倭的费用,元老院大喜过望之下,不敢擅专,为刘备留下三成的矿藏权,当然,他们为刘备留下的安身之地,足足有四里方圆,包括一个大型的跑马场以及一个大型果园。其余的矿藏权,青州立刻进行了分割、拍卖,所得款项允许部分以军粮支付。由此,来往六安的武装商队一波接一波,源源不断地进出六安,周围诸侯不知究竟,以为刘备不断在增兵,立刻开始厉兵秣马,战栗的等待刘备铁拳的击出。

  在众路诸侯恐惧的等待当中,刘备懒洋洋的呆在六安度过了夏季。他整日里出末于田间地头,拉住老农唠叨着家长里短,一旦获知谁有亲戚在别处,不管他是孙权、袁术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