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六十二节_商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园,同上一所学校,甚至同上一个班级,与刘封在共同学习**同成长,以便让刘封能够在童年,就了解、选择自己今后的班底。童年的感情是最纯真的,那些自小就开始向刘封效忠的侍从,长大后会将效忠的意识深刻在骨髓里,最便于政权的稳定交接。

  由于与刘封同学,等于让自己的子女前途有了保障,故此,刘备领下所有的功勋大臣都打破头想进入刘封就读的青州广绕蒙学堂,最后,这种机遇成了刘备赏赐亲信的手段。赵昱在刘备最危难之际,选择了追随。刘备也赐给赵昱一个名额,让他选择族中俊贤随刘封就读。赵昱当然选择了自己的长子,没想到,赵弘反而因此逃脱大难,孑遗下来。

  而随着刘封的长大,他就读的学堂成为青州最高学堂,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学校。进入这所学校所需的推荐人制度也被保留下来,不过,这一权力已下放到了各郡县的长官手中。这种继承人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方式,最终被青州保留下来,并被各地广为效仿。郡县元老纷纷选择当地公立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就读,让孩子在学堂内选择自己今后的助手、伙伴。

  而这也成为了青州平民子弟摆脱困境,为自己今后谋前程的方式。最终,这项举措反过来促进了青州公学的发展。元老大臣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公学受委屈,同时,由于刘备不忌讳部下勒石留念的行为,元老大臣以各种名义把盖上自己家族徽记的图书捐献给学校,大兴土木替学校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馆舍、食堂。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英才进入学堂,以便自己的孩子在人才抢夺中有更多的选择,他们还纷纷捐助平民之子——比如:自己的老部下之子,自己店铺老伙计的亲属等等,随子就学。

  也多少借助于这种方式,刘备在领地内实现了全面免费教育——按自己的心意教育下一代,让孩子们摆脱家庭影响。彻底的对社会精英进行改造。

  赵弘家学渊源,就学时已在私塾内认得不少字,他父亲以名士自诩,平时家教甚严,教育出的孩子很知道进退,在刘封的伙伴中人员甚好,俨然像个小头目,他的家庭灾难让孩子们感同身受,那些劝解者一边劝说,一边不知轻重地怂恿他向刘封求援。悲骇之下,赵弘果然照做了。

  “嗯”,刘封坐在校园内的石椅上,像个小大人一样右手托腮作沉思状,左手干的事却暴露了他的幼稚——那是一个硕大的糖糕:“简单的说吧,你需要我干什么?”刘封说完,忙中偷空啃了一口糖糕。

  “少主,我父亲招待朋友,却遭朋友毒手,阖家大小蒙难,请少主为我报仇,请少主为我报仇”,赵弘说到最后,哭软了身子。

  此时,刘备虽然还没宣布继承人,但依据青州的长子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