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节 三英聚首_商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掩埋下那曾支撑起“高大”关墙的夯土层,一层约有四指厚,密布在两边的土山边缘。春秋时的夯土层都有圆圆的印痕。到汉代,技术先进了,夯土改用大铁滚子压,也就没有了夯窝印,只偶尔会发现一个马蹄印迹。

  宋代,司马光当年站在低矮的虎牢关下,胸中潮汐着古往今来的历史,他作诗说:“天险限西东,难名造化功。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除雪沾枯草,警飙卷断蓬。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

  可如今我走近处虎牢关,这个历史上无数人争夺的雄关险隘,在见惯了高楼大厦,见惯了现代城楼的我眼中,也索然成空了。事实上,我们后来所见到的砖石结构的巍峨关隘,大都是明代修建的,以明代的生产力,来推测一天只吃两顿饭的汉代所建的关墙,相差的太远了。

  一瞬间,我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曾经的金戈铁马,那曾经的喧嚣和呐喊,渐渐离我远去……

  唉,虎牢关,相见真不如不见。

  不过,虎牢关虽然矮小,但它北临黄河,南接嵩山,扼守由东到西通向洛阳的惟一通道——九曲群山之间的浅壑深沟,在汉唐时代运输能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以大兵团作战,谁想攻下洛阳,谁都不能忽略虎牢。它被称为“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锁天中枢,三秦咽喉”,当东西交通之要冲,系中州之安危,西进可控制洛阳和三秦诸地,东进可控制黄河中下游平原,历代历朝无不是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虎牢关矮小的城池只有三米多高,但在投石车尚未被刘晔发明的汉代,这个高度足够防守了。在守方兵力足够的情况下,攻方士卒要冒着箭雨,一个个爬上关墙,再与城墙上的人殊死战斗,以夺取关隘的控制权,谈何容易?

  我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这座三国著名的雄关,心中发出了冷冷的微笑。虎牢关,等着我,我会再来此地,借你扬名天下。

  回过头来,我看见关脚下站立着一个大汉,髯长二尺,飘洒胸前,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眼熟。浑身赤铜做的板式铠甲,火红的战盔,也眼熟。身边,地上插着把长刀,一匹紫红色的战马依偎在他身边,不停地用鼻头蹭着他的身体,那战马也眼熟——好像是高大的出云马,对,是紫骝,哈哈,关羽来了。

  我快步奔跑着,高声叫着:“二弟,怎么是你?你怎会在此。”

  关羽看到我跑来,也兴奋地大叫:“大哥,我日日在此等候,可把你们盼来了。”

  随即,他解答了我的疑问:“全赖大哥送我的神马,每日清晨我从洛阳跑到虎牢,专在此等候大哥,日暮时分,我再骑马跑回洛阳,哈哈哈,没想到这马如此神骏,百里路程眨眼就到。”

  天天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