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 杨导的专业劲_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天阵亡数百人,于和炜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

  所以为了尽快完成他的戏份,这些天除了拍渡江战斗还得拍攻城巷战,平湖影视城有民国街道,都能满足需要。

  杨树自导自演,工作难度更大,好在有刘漫以及两个导演助理协助,几百人参与演出的群戏,现场指挥有条不紊。

  拍摄顺利当然也离不开充足的前期工作,除了详细的分镜和拍摄计划,他对男主的表演也准备充足。

  开拍前设计角色,他就把男主每一场表演都做好了预案。

  创作是矛盾的,他一度想将男主设计成钢铁战士,如同古代侠客一般喜怒不形于色,酷酷地不苟言笑,仿佛任何事都了然于胸。

  不过与刘漫、江诗语充分讨论后放弃了这个想法。

  尤其是刘漫的建议值得参考:“男主经历十几年战争洗礼,无疑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但也是普通人,应该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江诗语也说:“人物要有温度,别搞得现在某些剧中男主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以为了丰满人物,最终杨树在这部电影有不少情绪爆发的戏,而且作了不同的表演设计。

  按照剧情顺序大队长靳冬被曰本特工诱杀,收尸时仇恨愤怒地流泪。

  攻打孟良崮战友欧壕牺牲,是不舍地流泪。

  大军渡江,解放在即政委又牺牲了,是伤心遗憾地流泪,配合台词情感递进,表现得有层次而且通俗易懂。

  江诗语对这些设计比较赞赏:“还是这样直白些更好,有感情就得表达出来。别玩深度让观众猜疑,猜错了就会觉得男主是个木头人,那就削弱角色的感染力了。”

  于是于和炜牺牲时,他在战火摧毁的街头搂着尸体号啕大哭,喊卡后都缓不过来,又蹲在一边哭了好久,刘漫和江诗语轮流过来都没劝住。

  超哥军装湿漉漉的,一头的汗,扛着把捷克式轻机枪也过来了:“他这是紧张情绪大发泄,我也曾经有过,谁劝都没用。”

  于和炜站在一边忍不住感叹:“我刘皇叔是哭来的天下,你这是在哭泣中成长。”

  杨树接过江诗语递来的餐巾纸抹泪的间隙瞟了超哥一眼,顿时止住了哭泣。

  “你这把轻机枪谁给你的?”

  “捡的,”超哥被他弄愣了:“按剧情冲进城的时候我的冲锋枪没子弹了,就捡了一把机枪继续战斗。”

  真是百密一疏,杨树也顾不得哭了,抽噎着喊:“枪械的师傅过来一下,这把枪不对。”

  枪械组的赶紧跑了过来:“杨导,怎么不对了?”

  “这把机枪是捷克式ZB26,弹匣是直的,你们提供的这是弯的。”

  枪械组也一脸懵:“以前其他剧组一直就这么拍的,弹匣不对吗?”

  杨树为了这部戏作了大量准备,很有把握:“那就是其他战争片也弄错了,ZB26不可能是弯弹匣,你们可能和英国的布伦式轻机枪搞混了,这两种枪的弹匣是能混用的。”

  这个枪械组是国内比较靠谱的,之前和《亮剑》合作过。

  不过杨树私下里和他们开过玩笑:“亮剑里的那门意大利炮可是家喻户晓了,但我知道那其实是一门法国M1897式75毫米山炮,你们搞错了道具,千万别在我这再搞错。”

  当时枪械组也懵了,悄悄地求他:“杨导,这事可千万别告诉别人,那门炮的确搞错了。”

  没想到今天杨导哭着哭着,竟然又发现弹夹不对。

  枪械组负责人一边手机查资料一边道歉:“对不住杨导,您如果说错了,那可能真就错了。”

  半分钟后见分晓,弹夹果然张冠李戴,是英国布伦式轻机枪的,刚才超哥的冲锋戏得重拍。

  “厉害,厉害!”于和炜和超哥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凭杨导这专业劲头,这部戏已经成功一半了。”

  浦口是长江轮渡,也是津浦铁路重要枢纽,二十八军丢失后就退入南京,三十五军也一路追杀进了南京。

  所以拍完渡江戏就得进南京,拍占领总统府的戏。

  而后二十八军一路南逃,三十五军又追击到杭州,顺便解放了杭州。

  七月底剧组转移到南京和杭州,继续拍摄。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