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 挖隧洞过黄河?古人大惊!_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挖隧洞过黄河?古人大惊!

  【中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创造了一连串的奇迹。】

  【为了保证输水干区不与其他河流混合,建设者巧妙地上架渡槽,下挖隧道。】

  【中线工程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渡槽:沙河渡槽。】

  【沙河渡槽的设计采用了梁氏渡槽结构,单槽的槽身跨径为30米,重量重达1200吨。】

  【这么大的槽身根本就无法运输。因此,建设团队采取了现场制作、现场安装的策略,这不仅极大地节省了转运成本,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沙河渡槽,全长9.05千米。跨越了沙河,将相河和大郎河,打破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多项记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过黄河时,则是用了挖隧洞下穿黄河的方法。】

  【穿黄工程前后历经八年多的艰苦努力才最终完成。】

  【在施工时用的是黄河号盾构机,据说这是当时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机,号称工程机械之王。】

  【穿黄隧洞运用的是倒虹吸工程,这里面就涉及到许多专业的东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自行搜索。】

  天幕中展示了沙河渡槽的高空俯视图。

  渡槽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横跨在沙河之上。

  渡槽的梁身巍峨耸立,槽身之间错落有致。

  何其壮观!

  天幕接着播放了穿黄工程的简介。

  各朝古人纷纷傻眼。

  盾构机这种机械他们不懂。

  反正后世华夏他们不懂的东西多了去了。

  但是后世华夏,居然在黄河下面挖隧道!

  这也行?!

  华夏为了这个工程,感觉已经上天入海,无所不能了!

  如此规模、如此复杂的“南水北调”,怪不得华夏要规划五十年!

  各朝皇帝听完这些皆是失神,心中只剩一个想法。

  “南水北调”搞不成了!

  没办法啊,古代的技术能力,和后世的差距太大了。

  就算是知道了各种施工的原理,没有那些设备,也没有能力实现。

  【中线工程于2014年顺利竣工,全长超过1200km。】

  【自竣工以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能够输送80亿立方米的水量。】

  【与前两条线路不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仍处于规划阶段。】

  【西线工程旨在从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最终注入黄河上游西北部地区,实现长距离的水资源调配。】

  【在这三条线路中,西线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条。】

  【西线的计划是通过一系列水道和隧道,将长江与黄河连接起来,穿越海拔约3000米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预计将于2050年完工。】

  “这能完成吗?”

  “青藏高原海拔极高。人在高海拔处生活都会缺氧,有着多种不良反应,更何况是要在那里施工?”

  朱棣一阵疑惑。

  朱瞻基却是一脸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