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九年义务教育的震撼_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读书举债,用妻子嫁妆的,比比皆是。”

  “古代早期教育资源被贵族垄断,上学也不是想上就能上。只有王侯、公卿子弟才能上学。”

  “古代纸张技术和印刷技术都不发达,在唐朝,普通平民不吃不喝一个月,也不见得买得起一卷书。”

  李世民看着天幕沉默了。

  虽然科举制度让寒门学子重现曙光,但是笔墨纸砚、书籍的价格都让人望而却步。

  寻常百姓家要是有一卷书,是可以当做传家宝一样的存在。

  而读书不止有这些花费。

  还有请夫子讲学、赶考的费用。

  他想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入仕,任重而道远啊。

  想到这,他不禁叹了口气。

  不过这印刷技术是什么,是跟书籍相关吗?

  李世民来了兴趣,继续看着天幕的评论会不会出现相关内容。

  “古代全国参加科举考试才十几万,现在全国高中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有五千万,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古代读书人有质量,现代有数量啊。2023届大学生1158万,研究生130万。”

  “建国之初人口5亿,4亿文盲。50年代开始扫盲,10年扫盲一个亿。如今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人口14亿,华夏文盲率不到3%。”

  “九年义务教育啊,不上学犯法。”

  “害,我大江城有个地方街道口知道吗?因为过了街道口,研究生多如狗,博士更是满街走。”

  “最近几年,博士都因为太多,沦落到扫大街。”

  “古代马车载重一般200公斤,五车就是1000公斤。按照每公斤竹简8000字来算。学富五车就是800万字。这阅读量,中学生轻松搞定。”

  “今年刚考上清大,晒晒我的高中复习资料。[8米高书图]”

  “恐怖如斯!我旦旦医学系献丑了。[一学期课本厚半米图]”

  “华夏在短时间崛起,就是因为狠抓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为华夏之崛起读书!”

  秦始皇被这书山图震撼到了,内心许久无法平静。

  “少年强则国强,为华夏之崛起读书!”

  “说的好!”

  “这文盲是不识字之人吗?”

  “14亿人口,文盲率不到3%!”

  “岂不是人人皆识字,人人都有书读!”

  “这后世之君,不怕百姓读书明理后作乱吗?”

  “不上学竟然犯法。”

  他的担心不可谓多余。

  前些天咸阳宫的一场宴会,淳于越批判秦始皇施行郡县制,而是应该继续实行分封制。

  淳于越的反对,只是一个导火索。

  接下来几乎整个朝堂都牵涉其中。

  而他自然是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他很清楚,一旦重新分封制,秦朝必定重蹈西周的覆辙,又将诸侯割据,战乱四起。

  因此,这个争论毫无意义,郡县制是他一定会坚持的。

  不过这场争论的

  请收藏:https://m.qsw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